微量采血管使用方法
一、準備工作
1. 檢查采血管
在使用微量采血管之前,需要仔細檢查采血管的外觀。查看采血管是否有破損、裂縫或者任何可見的缺陷。如果采血管存在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血液泄漏或者樣本受到污染,所以有問題的采血管絕對不能使用。
確認采血管上的標識清晰可辨,包括采血管的類型(例如,有的用于血常規檢測,有的用于凝血功能檢測等)、有效期等信息。這有助于確保采集的血液樣本能夠被正確地用于相應的檢測項目,并且不會因為使用過期的采血管而影響檢測結果。
2. 準備采血工具
除了采血管,還需要準備配套的采血針。采血針的規格要適合微量采血管的使用要求,確保采血過程順利且安全。采血針應保證無菌,避免在采血過程中引入細菌等微生物,導致感染風險。
同時,要準備好消毒用品,如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這些消毒用品用于在采血前對采血部位進行消毒,以減少皮膚表面的細菌數量,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二、采血部位選擇與準備
1. 部位選擇
常見的微量采血部位為手指末梢。一般選擇無名指或中指的指腹側面為宜。這是因為這些部位相對神經分布較少,采血時疼痛感會相對較輕。而且手指末梢的血液循環較為豐富,能夠保證采集到足夠的血液樣本。避免選擇手指的指尖部位,因為這里的神經末梢更為密集,采血時會非常疼痛,并且可能影響采血后的愈合。
在特殊情況下,如嬰兒或幼兒,也可以選擇足跟內側或外側作為采血部位。不過,對于這些特殊部位的采血,需要更加謹慎操作,并且要根據具體的操作規程進行。
2. 準備采血部位
選定采血部位后,用消毒棉球以采血點為中心,按照由內向外的方向進行螺旋式擦拭消毒。消毒范圍直徑一般應在3 - 5厘米左右,以確保采血部位周圍足夠的皮膚區域得到消毒。
消毒后,讓采血部位自然干燥。不要用嘴吹干或者用未消毒的物品擦拭,以免再次污染采血部位。
三、采血過程
1. 安裝采血針
將采血針正確安裝到采血裝置上,確保采血針安裝牢固,避免在采血過程中出現采血針松動或者脫落的情況。這不僅會影響采血的順利進行,還可能會對患者造成意外傷害。
2. 穿刺采血
手持采血裝置,使采血針與采血部位的皮膚呈合適的角度。對于手指末梢采血,通常采血針與皮膚呈約30 - 45度角。輕輕刺破皮膚,穿刺速度要快,以減少患者的疼痛感。
當采血針穿刺進入皮膚后,血液會自然流出。將微量采血管的管口靠近血液流出部位,采血管中的負壓會自動將血液吸入管內。在采血過程中,要注意采血管的位置,保持管口始終低于血液流出部位,防止血液逆流,避免血液樣本受到污染或者形成凝血塊。
如果血液流出不暢,可以輕輕擠壓采血部位周圍的組織,但要注意不要過度用力擠壓,以免組織液混入血液樣本,影響檢測結果。
四、采血后處理
1. 止血
采血完成后,立即用干凈的棉球按壓在采血部位上進行止血。按壓時要保持一定的壓力,一般按壓時間為3 - 5分鐘。對于凝血功能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適當延長按壓時間,直到出血完全停止。
在按壓止血過程中,不要頻繁查看采血部位是否止血,以免破壞剛剛形成的血凝塊,導致再次出血。
2. 處理采血管
將采集好血液樣本的微量采血管輕輕顛倒幾次,使血液與采血管內可能存在的抗凝劑充分混合(如果采血管中含有抗凝劑的話)。這有助于防止血液凝固,保證血液樣本在運輸和檢測過程中的穩定性。
在采血管上標注患者的相關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采血日期和時間等。準確的標注信息對于后續的檢測和結果識別非常重要。標注應清晰、準確,避免因標注不清而導致檢測錯誤或者樣本混淆。
將采血管妥善放置在特定的容器或架子上,按照規定的條件(如溫度、濕度等)保存和運輸,確保血液樣本在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之前質量不受影響。
3. 處理采血用品
將使用過的采血針放入專門的銳器盒中,避免采血針誤傷他人或者造成環境污染。銳器盒應按照醫療廢物處理規定進行處理。
用過的消毒棉球等其他采血用品也應作為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遵循相關的醫療廢物管理規范,以保障環境安全和防止疾病傳播。
推薦資訊
- 2024-06-03醫療必備: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輕松解決采血難題…
- 2024-06-03精選材質,高效引流,一袋搞定您的引流需求…
- 2024-06-03植絨口咽帶套管采樣拭子:口咽采樣新選擇…
- 2024-06-03尿液檢測——一次性使用尿杯與試紙…
- 2024-06-03一次性使用全麻包組件詳解:內容與作用一覽…
- 2024-06-03一次性導尿包在醫療護理中的重要作用…

